预约挂号
门诊安排
就诊须知
综合查询
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医讯 -> 技术前沿 -> 正文

最新医讯

耳鼻咽喉科之鼻内镜技术
2007-09-12 分享

现代鼻内镜手术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以来,已发展成熟,鼻内镜外科技术已成为当今鼻外科中的主流技术,那么当今什么病种是其主流适应症呢?无疑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在上世纪近100年的鼻科手术史中有关鼻内法和鼻外法孰忧孰劣之争旷日持久,鼻内镜手术技术出现以后有关鼻窦炎、鼻息肉的外科治疗出现了空前的统一,即鼻内镜下鼻内法已成为第一选择。

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是建立在物理学中的重力理论基础上的,即所谓的“水往低处流”的引流理念,它与鼻窦粘膜生理不匹配,也不符合鼻窦粘膜的生理特性,且损伤大,并发症多,治愈率低。

鼻内镜手术是建立在新诊断、新发现的基础上,其着眼点是对前筛区域的潜在病变和结构的异常进行最简便、仔细和精确的外科干预,它的核心是功能,体现功能的前提是微创。具有损伤轻微,安全性高,治愈率高等优点。

鼻内镜手术诞生以后鼻腔鼻窦手术不再固守既往“根治”的手术理念,而根据病变的性质、范围使手术趋于个性化,手术可以仅对窦口鼻道复合体进行疏通,亦可以进行蝶筛切除。但是在切除病变的同时尽可能对鼻腔鼻窦的正常结构和粘膜加以保护的理念始终贯穿在手术的进程中,使手术在富有个性的同时又具有规范可遵循。鼻内镜手术强调的是鼻腔鼻窦与外界的完美沟通,这种沟通也体现着一种器官与外界环境的和谐关系,这一和谐关系遭破坏则疾病滋生,这一和谐关系重新建立则疾病得以治愈。

鼻内镜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分为术者和患者两个方面,术者自身的准备主要包括:(1)掌握鼻窦的解剖学和影像学理论;(2)根据手术病例的CT影像学表现制定手术策略;(3)根据手术策略选择相应的手术器械;(4)选择照明和显像质量较好的鼻内镜以及配套图像显示传输系统。

针对患者的术前准备主要包括:(1)明确诊断;(2)应用皮质类固醇和抗菌药等药物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局部炎性反应程度;(3)注意血压、血小板、血色素、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和肝炎抗原抗体检查等可能影响术中出血量的指标。

术中围绕准确精细操作这一核心目标的注意重点包括:(1)尽量减少局部粘膜渗血,保证术野洁净;(2)合理选择手术器械,轻揉操作;(3)满意的麻醉效果。

我院自2001年7月开展鼻内镜手术以来,已治愈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近3000人次,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