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神经外一科病区为二例高位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并不全瘫患者实施了手术,经过3-4小时的精心操作,高位椎管内神经鞘瘤成功摘除,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患者一,任某,女性,17岁,因右侧肢体感觉进行性减退8个月入院。入院10天前出现右侧肢体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患者心急如焚,即到我院就诊。入院MRI显示:颈2-3、6-7平面锥管内两处占位性病变,脊髓严重受压移位。诊断为:颈2-3、6-7平面锥管内神经鞘瘤。患者二,男,60岁,因为右上肢麻木无力1年余,左侧肢体及右肢麻木无力就诊。患者高龄,并患有多年的肺心病、高血压病Ⅲ期病史。MRI显示:颈1-3平面锥管内占位性病变,脊髓明显受压变形,而且肿瘤通过右侧颈1-2间的椎间孔突向椎管外。诊断为:颈1-3平面锥管内、椎管外神经鞘瘤。
高颈段(C1-4)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早期颈、肩或枕部痛。四肢呈不全性痉挛瘫痪,肿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丧失,大小便障碍。颈4肿瘤时,可出现膈神经麻痹,甚至出现呼吸困难或呃逆。目前,神经外科界一致认为:高位椎管内肿瘤的治疗非常棘手,容易引起高位截瘫及呼吸功能障碍。前路手术容易引起感染,后路手术对脊髓前方病变又比较因难。我院神经外科肖三潮主任医师及全科医护人员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决定从后方入路,行椎板切除,在高分辨率显微镜下显露颈神经根及肿瘤,首先在脊髓增粗最明显处检查肿瘤。在完全显露肿瘤两端以前,应始终保持只在瘤体表面进行操作,侵犯到脊髓表面的髓内肿瘤则在肿瘤表面直接切开脊髓。切除肿瘤时应采用神经外科微侵袭技术,以减少手术的副损伤。髓外的肿瘤多数位于脊髓背侧或背外侧,有的为哑铃形从椎管内向椎管外生长,均采用椎板切除术,并切开硬脊膜以显露肿瘤。在分清肿瘤的头、尾两端后,以电凝灼烧肿瘤表面,使之体积减小或皱缩;巨大肿瘤手术时则从其中央切开,利用高分辨率显微镜将肿瘤分块切除。对侵及椎管外的肿瘤,则应将椎板和椎间孔同时打开,使肿瘤显露良好后将其分块切除,最大程度保留了脊神经手术,肿瘤顺利全切,术后肢体麻木无力症状缓解,呼吸功能正常,现病员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报告:颈段神经鞘瘤并出血。
神经外科专家认为,将肿瘤予以切除,绝大多数患者可达到治愈效果,因此对椎管肿瘤的手术应持积极态度。只有在病变转移,或是患者体质太差,难以耐受手术时,才考虑其他辅助或姑息性疗法。由于脊髓的结构复杂,功能重要,故在切除肿瘤时医生的手术操作需十分精细,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有利于辨明肿瘤的边界及其与血管的联系,看清正常结构及病变组织,从而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神经与血管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