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3日凌晨4时许,一辆小车以90公里的速度在咸阳市渭阳路风驰电掣,迅疾驶入二一五医院,车上坐着一位54岁的男性,被紧急送入二一五医院心内科。
家住咸阳市东郊的患者张某,凌晨4时突然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全身大汗,并曾昏迷伴抽搐约5分钟。入院时患者心率每分钟34次,血压74/50mmHg,心电图提示为急性下壁、右室、后壁心肌梗塞,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生命危在旦夕。值班医生电话叫来了主治医师和科主任武胜主任医师,经过简短的讨论,并和患者家属商议之后,决定立即为患者行临时起搏器安装术、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凌晨5时许,患者被送进了介入手术室,刚躺上手术台,患者即出现心跳停止,全身抽搐,武胜主任镇定自若,指挥抢救,在患者心前区用拳捶击,主治医师刘积伦立即穿刺患者股静脉,迅速置入临时起搏电极,接上起搏器后,患者恢复心跳,当即神志清醒,为后续抢救赢得宝贵时间。接下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患者的右冠状动脉自开口不远后完全性闭塞,病变的具体位置被找到了,但患者仍然胸痛,心电监护显示仍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必须立即开通闭塞的血管,才能降低死神对患者的生命威胁。做为生命线的细细导丝被送入患者的病变心脏血管,手术室里只有监护仪器的蜂鸣声,数双眼睛紧紧盯住显示屏幕,全力配合,一丝不苟,细小的失误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导丝顺利通过了完全闭塞的右冠状动脉,大家脸上有了一丝欣喜,再送入扩张球囊,对病变进行预扩张,造影显示血管远端已经有了显影,同时患者的症状有了明显改善,心电监护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已转变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患者的生命有了重要保障,但要改善患者的预后,还必须给患者置入支架。细小的支架被准确地送入到狭窄的病变血管,加压球囊打开支架,原来闭塞的血管终于被完全打开,给心脏提供能源的血液顺着通畅的血管流进了患者的心肌。心电监护显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消失,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心率和血压均恢复正常,手术顺利成功。
天已大亮,7时许,患者被送进病房,家属悬着的心落地了,露出了笑容。全体医生拖着疲惫的身躯,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只要为了患者的生命,他们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经过10多天的后续治疗,患者要出院了,为了表达谢意,也为了纪念,家属送来了牌匾,和救治他们生命的医生合影留念。在这个讲求物质的时代,二一五医院心内科的全体医护人员,仍然坚守崇高的医德,为了生命,他(她)们默默奉献着青春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