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学是神经电生理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它依据神经系统解剖学定位原则,对运动和感觉障碍进行定位、定性,判断神经损伤的类型(脱髓或轴索变性)。对肌肉的检测可用于区分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并可进行新生电位和功能的检测,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详细的客观依据,肌电图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神经内科、脑外科、骨科、康复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眼科、内分泌科、手足外科、儿科、肛肠科等以及法医鉴定事项。
肌电图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肌电图、神经电图、诱发电位检测等项目:
1、肌电图普通针极肌电图用于:1)区别神经源性、肌源性和废用性肌萎缩,在神经源性肌萎缩中,对区别脊髓前角、神经根、周围神经损伤以及神经根的定位也有一定作用。2)观察神经再生进程,可作为神经吻合移植术后的客观观察指标。3)研究肌肉的运动功能如便秘病人盆底括约肌的功能。
2、神经电图包括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H反射、F波、瞬目反射等项目。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用结合肌电图将神经损伤分度,从而用于估计其预后;对神经损害可提示主要病理改变(脱髓或轴索变性);对单神经嵌亚征的早期诊断更具特别意义,如腕管综合征等。H反射、F波为神经根损伤的灵敏指标。
诱发电位检测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等项目: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用于后颅窝肿瘤的压迫;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脑干血管病变及脑死亡;耳聋判断传导性、耳蜗内或耳蜗后听力障碍。视觉诱发电位可用早期发现视通路病变,如多发性硬化、青光眼、帕金森氏病、糖尿病等视路病变,甚至还无临床症状,即可发现异常;定位诊断需结合视网膜电图;估计预后及评定疗效。体感诱发电位可用于可测的高位周围感觉神经的病损弥补神经传导的技术要求;神经根病损及脊髓病变;对脑血管意外及颅脑外伤的预后估计有意义;可作为脑死亡的一种补充检查。
肌电图应用范围包括以下九大类疾病:
1、神经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2、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症。
3、肌源性疾病(肌纤维):各类型的慢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肌强直 性综 合征、先天性肌强直、萎缩性肌强直、其他疾病的 肌病等。
4、周围神经疾病:颈腰椎病、脊柱病(累及神经根及脊髓)、各种周围神经损 伤、病毒感染、肿物压迫等。格林_巴利综合症、进行性神经性肌萎缩症、肘管综合症。
5、神经丛疾病:臂丛神经损伤、上下臂丛神经麻痹综合症、腰骶丛、马尾神经损伤。
6、脊髓疾病。下运动神经元(前角细胞)病变、小儿麻痹后遗症、进行性脊肌萎缩 症、进行性脊肌侧索硬化病、脊髓空洞以各种外伤、炎症、肿块压迫等病变、截瘫损害功能的评定。
7、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8、脑干病变。通过视觉和听觉通道的功能检测、了解 脑干部位神经传导功 能,判断视交叉部及交叉前后部位和听觉通道的疾病。
9、皮层功能检测。了解皮层功能的态、SEP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检等。